現在的藍芽裝置愈來愈普及,除了出現在各式的手機裝置外,各種PDA、GPS接收器、藍芽耳機等,紛紛在市面上出現。過去雖然有紅外線傳輸方式,不過接收距離短,還得對準接收器才可以傳輸,但藍芽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比紅外線更好用。

‧ 方便連結通訊的通信規格

藍芽技術最開始是由著名的電信廠商Ericsson所先發展,直至後來才統合各合作廠商技術,並命名為「Bluetooth」,它主要是用來連結各式的周邊,傳輸數位語音及數據資料,如果要以最簡單的方式來解釋藍芽的功用,則你可以把它想像成無線的USB連接應用。

藍芽的原理是利用2.4GHz的頻道來傳送接收訊號,而且可以達成一對一或一對多的無線傳輸,傳輸速度最大可達723.1 kb/s,傳輸距離一般為10公尺(最高達100公尺),最重要的是二個不同的藍芽裝置可以利用PIN碼加密傳輸。由於藍芽無需接線、無方向性,因此可以取代紅外線的應用。

‧ 「藍芽」?還是「藍牙」?

不過稍懂英文的人都看的出來「Bluetooth」怎麼看都是「藍牙」,但在中文還是硬生生被翻成「藍芽」,起因在於廠商覺得加個「艸」比較有像植物般欣欣向榮的意味,所以中文就註冊成「藍芽」了。

當初Bluetooth這個名稱是來自10世紀的丹麥國王哈拉爾德(Harald Gormsson)的外號,當時藍莓因顏色古怪被認為不適合食用的東西,但哈拉爾德卻又偏喜歡吃藍莓,吃到牙齒都被染成了藍色,因此這位國王也成為創新與勇於嘗試的象徵,另一說則是他統一了丹麥、挪威,象徵無線連結了所有裝置。照此說來,翻成「藍芽」是曲解了原名的涵義。

‧ 藍芽也有不同版本

藍芽在不斷的修正下,衍生出幾種不同的規格,目前市售的多為1.1版,但在規格上還有1.2及2.0版。各版本的功能差異其實不大,主要是加入更多的協定,而且可向下相容,比如說1.2版可讓二個裝置初期連結(Shake hand)更快速、降低通訊干擾、維持通訊品質等。而2.0版則是加快了資料傳輸的速度,達到2.1 Mb/s,並具有多方傳輸的功能。

‧ 延伸閱讀:

藍芽的規格制定組織,目前似乎朝大容量、大頻寬傳輸的趨勢在前進。

http://www.bluetooth.org

擷取於...PC home 雜誌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