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USB 1.1、USB 2.0版的差別外,許多人在部分新推出的USB周邊上,可能會發現另一種「On-the-Go(簡稱OTG)」的標示,或是產品的描述上發現OTG或USB host字樣,因此不免納悶,這樣的USB周邊究竟有什麼神奇的地方?

「點對點」資料傳輸的延伸規格

首先我們先從USB的架構原本的問題說起好了,在以往的USB周邊的運作都需要一部電腦主機方能運作的主從式的架構,不像IEEE 1394只要二個周邊互連便可以進行資料互傳,也就是所謂的點對點傳輸(Peer to Peer),這也是為什麼DV攝影機可以直接接上DVD錄放影機、把資料錄製在DVD上,而USB卻無法達到這個功能。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USB規格制訂者論壇(USB-IF,USB Implementer’s Forum)便在USB 2.0架構下再新增添的延伸規格,這便是USB On-the-Go(OTG)了。只要有標示On-the-Go的USB裝置,便可以不透過電腦主機直接動作。在這個架構下目前最常見的莫過於可以直接儲存數位相機照片的隨身硬碟了,只要把數位相機,甚至讀卡機機接上,便可以把相機或記憶卡中的數位照片加以轉存了,完全無需透過電腦主機。

那USB host又是什麼?

由於USB本身便是主從式的架構,USB On-the-Go的規格便是讓此一周邊擁有如電腦主機般的功能,可以接受其他的USB周邊,這也是為什麼有許多USB On-the-Go的USB周邊會標示「USB host」的由來。其實USB-IF並未對「USB host」這個名詞有明確規範,說來USB host應算是USB On-the-Go一種別名吧。

現有的USB周邊如果沒有USB On-the-Go是否可以與擁有USB On-the-Go的周邊連接呢?答案當然是可以的,只是這個周邊就是單純的被動,要進行任何動作都是由擁有「host」主控端來決定。

延伸閱讀:關於USB On-the-Go的整個計劃,USB-IF本身也有許多說明與描述。
http://www.usb.org/developers/onthego/

擷取於...PC home 雜誌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夏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